0%

golang的GMP调度模型

1. 基础术语

1.1 并发和并行

  • 并发: 一个cpu上能同时执行多项任务,在很短时间内,cpu来回切换任务执行(在某段很短时间内执行程序a,然后又迅速得切换到程序b去执行),有时间上的重叠(宏观上是同时的,微观仍是顺序执行),这样看起来多个任务像是同时执行,这就是并发。

  • 并行: 当系统有多个CPU时,每个CPU同一时刻都运行任务,互不抢占自己所在的CPU资源,同时进行,称为并行。

img

1.2 进程,线程和协程

  • 进程: CPU 在切换程序的时候,如果不保存上一个程序的状态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ontext–上下文),直接切换下一个程序,就会丢失上一个程序的一系列状态,于是引入了进程这个概念,用以划分好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资源。因此进程就是一个程序运行时候的所需要的基本资源单位(也可以说是程序运行的一个实体)。
  • 线程: CPU 切换多个进程的时候,会花费不少的时间,因为切换进程需要切换到内核态,而每次调度需要内核态都需要读取用户态的数据,进程一旦多起来,CPU 调度会消耗一大堆资源,因此引入了线程的概念,线程本身几乎不占有资源,他们共享进程里的资源,内核调度起来不会那么像进程切换那么耗费资源。
  • 协程: 协程拥有自己的寄存器上下文和栈。协程调度切换时,将寄存器上下文和栈保存到其他地方,在切回来的时候,恢复先前保存的寄存器上下文和栈。因此,协程能保留上一次调用时的状态(即所有局部状态的一个特定组合),每次过程重入时,就相当于进入上一次调用的状态,换种说法:进入上一次离开时所处逻辑流的位置。线程和进程的操作是由程序触发系统接口,最后的执行者是系统;协程的操作执行者则是用户自身程序。

2. 协程

2.1 协程引出原因

一个线程分为 “内核态 “线程和” 用户态 “线程。

一个 “用户态线程” 必须要绑定一个 “内核态线程”,但是 CPU 并不知道有 “用户态线程” 的存在,它只知道它运行的是一个 “内核态线程”(Linux 的 PCB 进程控制块)。

8-线程的内核和用户态.png

这样,我们再去细化去分类一下,内核线程依然叫 “线程 (thread)”,用户线程叫 “协程 (co-routine)”.

9-协程和线程.png

看到这里,我们就要开脑洞了,既然一个协程 (co-routine) 可以绑定一个线程 (thread),那么能不能多个协程 (co-routine) 绑定一个或者多个线程 (thread) 上呢?

2.2 进程和协程绑定关系

N:1 关系

N 个协程绑定 1 个线程,优点就是协程在用户态线程即完成切换,不会陷入到内核态,这种切换非常的轻量快速。但也有很大的缺点,1 个进程的所有协程都绑定在 1 个线程上。一旦某协程阻塞,造成线程阻塞,本进程的其他协程都无法执行了,根本就没有并发的能力了。

1:1 关系

1 个协程绑定 1 个线程,这种最容易实现。协程的调度都由 CPU 完成了,协程的创建、删除和切换的代价都由 CPU 完成,有点略显昂贵了。协程就没有意义了。

M:N 关系
10-N-1关系.png

协程跟线程是有区别的,线程由 CPU 调度是抢占式的,协程由用户态调度是协作式的,一个协程让出 CPU 后,才执行下一个协程。

2.3 协程的意义

goroutine是Go语言实现的用户态线程,主要用来解决操作系统线程太“重”的问题,所谓的太重,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
  • 创建和切换太重:操作系统线程的创建和切换都需要进入内核,而进入内核所消耗的性能代价比较高,开销较大;
  • 内存使用太重:一方面,为了尽量避免极端情况下操作系统线程栈的溢出,内核在创建操作系统线程时默认会为其分配一个较大的栈内存(虚拟地址空间,内核并不会一开始就分配这么多的物理内存),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系统线程远远用不了这么多内存,这导致了浪费;另一方面,栈内存空间一旦创建和初始化完成之后其大小就不能再有变化,这决定了在某些特殊场景下系统线程栈还是有溢出的风险。

相对的,用户态的goroutine则轻量得多:

  • goroutine是用户态线程,其创建和切换都在用户代码中完成而无需进入操作系统内核,所以其开销要远远小于系统线程的创建和切换;
  • goroutine启动时默认栈大小只有2k,这在多数情况下已经够用了,即使不够用,goroutine的栈也会自动扩大,同时,如果栈太大了过于浪费它还能自动收缩,这样既没有栈溢出的风险,也不会造成栈内存空间的大量浪费。

2.4 工作原理

goroutine建立在操作系统线程基础之上,它与操作系统线程之间实现了一个多对多(M:N) 的两级线程模型。

这里的 M:N 是指M个goroutine运行在N个操作系统线程之上,内核负责对这N个操作系统线程进行调度,而这N个系统线程又负责对这M个goroutine进行调度和运行。

所谓的对goroutine的调度,是指程序代码按照一定的算法在适当的时候挑选出合适的goroutine并放到CPU上去运行的过程,这些负责对goroutine进行调度的程序代码我们称之为goroutine调度器。

3. GMP调度模型

3.1 GMP (goroutine,thread,processor)

processor(处理器),它包含了可运行的 G 队列。如果线程想运行 goroutine,必须先获取 P。

thread(线程)是运行 goroutine 的实体,goroutine调度器的功能是把可运行的 goroutine 分配到工作线程上。

16-GMP-调度.png
  • 全局队列(Global Queue):存放等待运行的 G。

  • P 的本地队列:存放的也是等待运行的 G,存的数量有限,最多可存放256个G。新建 G’时,G’优先加入到 P 的本地队列,如果队列满了,则会把本地队列中一半的 G 移动到全局队列。

  • P 列表:所有的 P 都在程序启动时创建,并保存在数组中,最多有 GOMAXPROCS(可配置) 个。

  • M:线程想运行任务就得获取 P,从 P 的本地队列获取 G,①P 队列为空时,M 也会尝试从全局队列拿一批 G 放到 P 的本地队列,②拿不到就从其他 P 的本地队列偷一半放到自己 P 的本地队列。

    M 运行 G,G 执行之后,M 会从 P 获取下一个 G,不断重复下去。

Goroutine 调度器和 操作系统调度器是通过 M 结合起来的,每个 M 都代表了 1 个内核线程,操作系统调度器负责把内核线程分配到 CPU 的核上执行。

3.2 P和M的数量

1. P 的数量

由启动时环境变量 $GOMAXPROCS 或者是由 runtime 的方法 GOMAXPROCS() 决定。这意味着在程序执行的任意时刻都只有 $GOMAXPROCS 个 goroutine 在同时运行。

自 Go 1.5开始, Go的GOMAXPROCS默认值已经设置为 CPU的核数, 这允许我们的Go程序充分使用机器的每一个CPU。

2. M 的数量
  • go 语言本身的限制:go 程序启动时,会设置 M 的最大数量,默认 10000。 但是内核很难支持这么多的线程数,所以这个限制可以忽略。

  • runtime/debug 中的 SetMaxThreads 函数,设置 M 的最大数量

  • 一个 M 阻塞了,会创建新的 M。

M 与 P 的数量没有绝对关系,一个 M 阻塞,P 就会去创建或者切换另一个 M,所以,即使 P 的默认数量是 1,也有可能会创建很多个 M 出来。

3.3 P 和 M 何时会被创建

1. P 何时创建

在确定了 P 的最大数量 n 后,运行时系统会根据这个数量创建 n 个 P。

2. M 何时创建

没有足够的 M 来关联 P 并运行其中的可运行的 G。比如所有的 M 此时都阻塞住了,而 P 中还有很多就绪任务,就会去寻找空闲的 M,而没有空闲的,就会去创建新的 M。

3.4 调度器的设计策略

1. 复用线程

避免频繁的创建、销毁线程,而是对线程的复用。

  • work stealing 机制

    当本线程无可运行的 G 时,尝试从其他线程绑定的 P 偷取 G,而不是销毁线程。

  • hand off 机制

    当本线程因为 G 进行系统调用阻塞时,线程释放绑定的 P,把 P 转移给其他空闲的线程执行。

2. 利用并行

GOMAXPROCS 设置 P 的数量,最多有 GOMAXPROCS 个线程分布在多个 CPU 上同时运行。

GOMAXPROCS 也限制了并发的程度,比如 GOMAXPROCS = 核数/2,则最多利用了一半的 CPU 核进行并行。

3. 抢占

在 coroutine 中要等待一个协程主动让出 CPU 才执行下一个协程,在 Go 中,一个 goroutine 最多占用 CPU 10ms,防止其他 goroutine 被饿死。

4. 全局 G 队列

在新的调度器中依然有全局 G 队列,但功能已经被弱化了。M先从全局 G 队列获取 G。全局队列里没有,再从其他的P的本地队列中后半部分偷取。

3.5 一个go func()的流程

18-go-func调度周期.jpeg

1、我们通过 go func () 来创建一个 goroutine。

2、有两个存储 G 的队列,一个是局部调度器 P 的本地队列、一个是全局 G 队列。新创建的 G 会先保存在 P 的本地队列中,如果 P 的本地队列已经满了,拿本地的一半保存到全局的队列中。

3、G 只能运行在 M 中,执行中的M 与 P 是 1:1 的关系。M 会从 P 的本地队列弹出一个可执行状态的 G 来执行,如果 P 的本地队列为空,就会向其他的 MP 组合偷取一半或全局队列可执行的 G 来执行。

4、一个 M 调度 G 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机制。

5、当 M 执行某一个 G 时候如果发生了 syscall 或则其余阻塞操作,M 会阻塞,如果当前有一些 G 在执行,runtime 会把这个线程 M 从 P 中摘除 (detach),然后再创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线程 (如果有空闲的线程可用就复用空闲线程) 来服务于这个 P;

意味着这个M拿着这个G阻塞休眠了,把P队列,给别的M了。

6、当 M 系统调用结束时候,这个 M 会尝试获取一个空闲的 P 执行,并把 G 放入到这个 P 的本地队列。如果获取不到 P,那么这个线程 M 变成休眠状态, 加入到空闲线程中,然后这个 G 会被放入全局队列中。

3.6 调度器的生命周期

j37FX8nek9
M0

M0 是启动程序后的编号为 0 的主线程,这个 M 对应的实例会在全局变量 runtime.m0 中,不需要在 heap 上分配,M0 负责执行初始化操作和启动第一个 G, 在之后 M0 就和其他的 M 一样了。

G0

G0 是每次启动一个 M 都会第一个创建的 goroutine,G0 仅用于负责调度的 G,G0 不指向任何可执行的函数,每个 M 都会有一个自己的 G0。在调度或系统调用时会使用 G0 的栈空间,全局变量的 G0 是 M0 的 G0。

代码分析
1
2
3
4
5
6
7
package main

import "fmt"

func main() {
fmt.Println("Hello world")
}
  • runtime 创建最初的线程 m0 和 goroutine g0,并把 2 者关联。
  • 调度器初始化:初始化 m0、栈、垃圾回收,以及创建和初始化由 GOMAXPROCS 个 P 构成的 P 列表。
  • 示例代码中的 main 函数是 main.main,runtime 中也有 1 个 main 函数 ——runtime.main,代码经过编译后,runtime.main 会调用 main.main,程序启动时会为 runtime.main 创建 goroutine,称它为 main goroutine 吧,然后把 main goroutine 加入到 P 的本地队列。
  • 启动 m0,m0 已经绑定了 P,会从 P 的本地队列获取 G,获取到 main goroutine。
  • G 拥有栈,M 根据 G 中的栈信息和调度信息设置运行环境
  • M 运行 G
  • G 退出,再次回到 M 获取可运行的 G,这样重复下去,直到 main.main 退出,runtime.main 执行 Defer 和 Panic 处理,或调用 runtime.exit 退出程序。
  • 调度器的生命周期几乎占满了一个 Go 程序的一生,runtime.main 的 goroutine 执行之前都是为调度器做准备工作,runtime.main 的 goroutine 运行,才是调度器的真正开始,直到 runtime.main 结束而结束。

4. 场景解析

4.1 创建新goroutine

P 拥有 G1,M1 获取 P 后开始运行 G1,G1 使用 go func() 创建了 G2,为了局部性 G2 优先加入到 P1 的本地队列。

Pm8LOYcsWQ

4.2 线程执行P的队列

G1 运行完成后 (函数:goexit),M 上运行的 goroutine 切换为 G0,G0 负责调度时协程的切换(函数:schedule)。从 P 的本地队列取 G2,从 G0 切换到 G2,并开始运行 G2 (函数:execute)。实现了线程 M1 的复用。

27-gmp场景2.png

4.3 P的队列满的时候

假设每个 P 的本地队列只能存 3 个 G。G2 要创建了 6 个 G,前 4 个 G(G3, G4, G5,G6)已经加入 p1 的本地队列,p1 本地队列满了。

28-gmp场景3.png

G2 在创建 G7 的时候,发现 P1 的本地队列已满,需要执行负载均衡 (把 P1 中本地队列中前一半的 G,还有新创建 G 转移到全局队列)

29-gmp场景4.png

这些 G 被转移到全局队列时,会被打乱顺序。所以 G3,G4,G7 被转移到全局队列。

4.4 P的队列继续创建gorutine

G2 创建 G8 时,P1 的本地队列未满,所以 G8 会被加入到 P1 的本地队列。G8 加入到 P1 点本地队列的原因还是因为 P1 此时在与 M1 绑定,而 G2 此时是 M1 在执行。所以 G2 创建的新的 G 会优先放置到自己的 M 绑定的 P 上。

30-gmp场景5.png

4.5 创建Gotutine时,唤醒其他的P和M

在创建 G 时,运行的 G 会尝试唤醒其他空闲的 P 和 M 组合去执行。假定 G2 唤醒了 M2,M2 绑定了 P2,并运行 G0,但 P2 本地队列没有 G,M2 此时为自旋线程(没有 G 但为运行状态的线程,不断寻找 G)。

31-gmp场景6.png

4.6 M从全局队列拿G

M2 尝试从全局队列 (简称 “GQ”) 取一批 G 放到 P2 的本地队列(函数:findrunnable())。M2 从全局队列取的 G 数量符合下面的公式:

1
n = min(len(GQ)/GOMAXPROCS + 1, len(GQ/2))

至少从全局队列取 1 个 g,但每次不要从全局队列移动太多的 g 到 p 本地队列,给其他 p 留点。这是从全局队列到 P 本地队列的负载均衡。

32-gmp场景7.001.jpeg

假定我们场景中一共有 4 个 P(GOMAXPROCS 设置为 4,那么我们允许最多就能用 4 个 P 来供 M 使用)。所以 M2 只从能从全局队列取 1 个 G(即 G3)移动 P2 本地队列,然后完成从 G0 到 G3 的切换,运行 G3。

4.7 M偷取别的M的G

假设 G2 一直在 M1 上运行,经过 2 轮后,M2 已经把 G7、G4 从全局队列获取到了 P2 的本地队列并完成运行,全局队列和 P2 的本地队列都空了,如场景 8 图的左半部分。

33-gmp场景8.png

全局队列已经没有 G,那 m 就要执行 work stealing (偷取):从其他有 G 的 P 哪里偷取一半 G 过来,放到自己的 P 本地队列。P2 从 P1 的本地队列尾部取一半的 G,本例中一半则只有 1 个 G8,放到 P2 的本地队列并执行。

4.8 自旋线程M

G1 本地队列 G5、G6 已经被其他 M 偷走并运行完成,当前 M1 和 M2 分别在运行 G2 和 G8,M3 和 M4 没有 goroutine 可以运行,M3 和 M4 处于自旋状态,它们不断寻找 goroutine。

34-gmp场景9.png

为什么要让 m3 和 m4 自旋,自旋本质是在运行,线程在运行却没有执行 G,就变成了浪费 CPU. 为什么不销毁现场,来节约 CPU 资源。因为创建和销毁 CPU 也会浪费时间,我们希望当有新 goroutine 创建时,立刻能有 M 运行它,如果销毁再新建就增加了时延,降低了效率。当然也考虑了过多的自旋线程是浪费 CPU,所以系统中最多有 GOMAXPROCS 个自旋的线程 (当前例子中的 GOMAXPROCS=4,所以一共 4 个 P),多余的没事做线程会让他们休眠。

4.9 M阻塞后解绑P,P找其他M组合。

假定当前除了 M3 和 M4 为自旋线程,还有 M5 和 M6 为空闲的线程 (没有得到 P 的绑定,注意我们这里最多就只能够存在 4 个 P,所以应该是 M>=P, 大部分都是 M 在抢占需要运行的 P)。

G8 创建了 G9,G8 进行了阻塞的系统调用,M2 和 P2 立即解绑。

P2 会执行以下判断:如果 P2 本地队列有 G、全局队列有 G 或有空闲的 M,P2 都会立马唤醒 1 个 M 和它绑定,否则 P2 则会加入到空闲 P 列表,等待 M 来获取可用的 p。

本场景中,P2 本地队列有 G9,可以和其他空闲的线程 M5 绑定。

35-gmp场景10.png

4.10 M唤醒后先找P,找不到M去休眠,G去全局。

G8 创建了 G9,假如 G8 进行了非阻塞系统调用。

M2 和 P2 会解绑,但 M2 会记住 P2,然后 G8 和 M2 进入系统调用状态。当 G8 和 M2 退出系统调用时,会尝试获取 P2,如果无法获取,则获取空闲的 P,如果依然没有,G8 会被记为可运行状态,并加入到全局队列,M2 因为没有 P 的绑定而变成休眠状态 (长时间休眠等待 GC 回收销毁)。

36-gmp场景11.png

5. 头脑风暴

5.1 io密集型任务, 增大GOMAXPROCS有效吗?

有效。参考:https://colobu.com/2017/10/11/interesting-things-about-GOMAXPROCS/

Go 运行时并行执行的 goroutines 数量是小于等于 P 的数量的,如果一个持有 P 的 M,由于 P 当前执行的 G 调用了 syscall 而导致 M 被阻塞,调度器相对迟钝,很可能直到 M 阻塞一定时间后才发现被阻塞了,然后才用空闲的 M 来抢这个 P。

通过将GOMAXPROCS设置更大的数(64/128, 数倍CPU核数), 会提高I/O的吞吐率。

5.2 GMP 模型,为什么要有 P?

在 Go1.1 之前 Go 的调度模型其实就是 GM 模型,也就是没有 P。

  • 创建、销毁、调度 G 都需要每个 M 获取锁,这就形成了激烈的锁竞争。
  • M 转移 G 会造成延迟和额外的系统负载。比如当 G 中包含创建新协程的时候,M 创建了 G’,为了继续执行 G,需要把 G’交给M’执行,也造成了很差的局部性,因为 G’和 G 是相关的,最好放在 M 上执行,而不是其他 M’。
  • 系统调用 (CPU 在 M 之间的切换) 导致频繁的线程阻塞和取消阻塞操作增加了系统开销。

加了P以后

  • 每个 P 有自己的本地队列,而不是所有的 G 操作都要经过全局的 G 队列,这样锁的竞争会少的多的多。而 GM 模型的性能开销大头就是锁竞争。
  • 每个 P 相对的平衡上,在 GMP 模型中也实现了 Work Stealing 算法,如果 P 的本地队列为空,则会从全局队列或其他 P 的本地队列中窃取可运行的 G 来运行,减少空转,提高了资源利用率。
  • hand off 机制当 M0 线程因为 G1 进行系统调用阻塞时,线程释放绑定的 P,把 P 转移给其他空闲的线程 M1 执行,同样也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。

5.3 单核 CPU,开两个 Goroutine,其中一个死循环,会怎么样?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func main() {
// 模拟单核 CPU
runtime.GOMAXPROCS(1)

// 模拟 Goroutine 死循环
go func() {
for {
}
}()
time.Sleep(time.Second)
fmt.Println("哈哈")
}
  • 在 Go1.14 前,不会输出任何结果。
  • 在 Go1.14 及之后,能够正常输出结果。(在 Go1.14 实现了基于信号的抢占式调度)

5.4 头脑风暴

  • G: gorotuine,M: threads P:processor(处理器)。
  • 首先协程和进程是M:N的关系,协程最终运行在线程里,通过go调度。
  • P由GOMAXPROCS() 决定的,带一个队列放着一堆G,P会和M绑定。还有一个全局队列。
  • 创建go的时候,先会加到P的本地,满了拿一半上全局队列。
  • 一个是偷取机制。M运行时,先从P的本地拿G。没有全局拿G,没有从别的P偷一半G。
  • 一个是阻塞移交机制。如果go阻塞调用了,P还会和M解绑。P找空闲的M组合。等阻塞结束,如果没找到P,把G放全局队列,M休眠。

6. 参考资料

给作者打赏,可以加首页微信,咨询作者相关问题!